管理员
![]()
|
夜读丨小寒:年味渐浓,游子思归
“小寒已近手难舒,终日掩门深闭庐。”明日23时39分,小寒。 二十四节气 · 小寒 朗读丨敬一丹 讲解丨宋英杰 配乐丨巫娜 - 智者乐水 节选自《二十四节气志》 作者/宋英杰 1月6日前后为小寒节气,冷气积久而寒,“小寒大寒,冻成冰团”。 名分和称谓虽有大小之分,但小寒并不小,我们不能因其小而轻视其寒。总体而言,北方冷在小寒的更多,南方冷在大寒的相对多一些。 ![]() ![]() ![]() 古人认为,小寒、大寒之寒温,即偏冷偏暖,具有指标意义。只有小寒、大寒“冻透了”,来年开春之后才能顺利回暖。谚语是这样说的: 小寒寒,惊蛰暖。 小寒暖,倒春寒。 小寒不寒,清明泥潭。 小寒大寒大日头,来年开春冻死牛。 “小寒风过冬”的农闲时节,其实人们也并没闲着。此时草未萌、花未开、虫正眠,找寻个物候线索实在不容易,但人们还是顽强地在揣摩着天气韵律,揣摩着此时的干、湿、寒、温与后续天气的呼应关系。 古人描述的小寒物语是: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大雁北迁,喜鹊筑巢,野鸡鸣叫。 二十四节气中只有白露和小寒是完全以鸟类作为物候标识的。古人认为,“禽鸟得气之先”,鸟类在感知阴阳之气流转方面有难以比拟的天赋。 古人以花、鸟、草、虫等物候表象为各个节气进行注解,每个候有一个候应,即提取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物候,作为这个候的物候反应。然后把每个候的候应统合在一起,组成二十四节气的七十二个候应。 七十二候应呈现的是综合性的物候,其中关于花事的候应并不多,最著名的是惊蛰一候的“桃始华”和清明一候的“桐始华”。于是,偏爱“拈花惹草”的人们便另起炉灶,专门以花作为某些节气的物候标识,这便是二十四番花信风。 所谓花信风,就是某种花、某个方向的风,在某个时节应期而至,风而有信。于是人们在此时开放的众卉之中遴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花作为花卉界的代表,“晋升”为物候指标。 不过,各地并非每个节气的物候都能与花相关联。花信风始于小寒,终于谷雨,涵盖了从隆冬到盛春的八个节气而已。倘若长夏无冬的华南以花事来表征节气、物候,或许可以梳理出七十二番花信风。 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在其《物候学》中说道:“花香鸟语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来理解大自然。” 如果能够严谨地基于本地实际气候,相对精准地挑选一两种最能反映某一节气或某一候的时令之花,作为时令物语,不啻为一种具有烂漫意味的物候观测。 风有常,花有信,以花事次第记载时光,于是岁月含香。 小寒是24节气中最冷的节气,也是降雪最多的节气。在最寒冷的时节,温暖不仅来自炉火,还来自对团圆的盼望。 宋英杰:小寒大寒,冻成冰团。 xiaohan 小寒 新知 小寒 · 吟诗 《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 唐丨元稹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聚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蜡梅香》 宋丨喻陟 晓日初长,正锦里轻阴,小寒天气。 未报春消息,早瘦梅先发,浅苞纤蕊。 揾玉匀香,天赋与、风流标致。 问陇头人,音容万里。待凭谁寄。 一样晓妆新,倚朱楼凝盼,素英如坠。 映月临风处,度几声羌管,愁生乡思。 电转光阴,须信道、飘零容易。 且频欢赏,柔芳正好,满簪同醉。 《驻舆遣人寻访後山陈德方家》 宋丨黄庭坚 江雨蒙蒙作小寒,雪飘五老发毛斑。 城中咫尺云横栈,独立前山望後山。 《清远舟中寄耘老》 宋丨苏轼 小寒初渡梅花岭,万壑千岩背人境。 清远聊为泛宅行,一梦分明堕乡井。 觉来满眼是湖山,鸭绿波摇凤凰影。 海陵居士无云梯,岁晚结庐颍水湄。 ![]() 《长相思·山一程》 清丨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图/视觉中国 小寒已到, 年关将至, 静待故人归。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19年01月04日 22:40 夜读丨小寒:年味渐浓,游子思归 http://m.news.cctv.com/2019/01/04/ARTI0LxBWP0S8aAvN4FUGl7F190104.s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