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相关古诗词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诗选
王阳明中秋诗
△中秋
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
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白发相侵寻!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山河大地拥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月夜二首(与诸生歌于天泉桥)
万里中秋月正晴,四山云霭忽然生。
须臾浊雾随风散,依旧青天此月明。
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
老夫今夜狂歌发,化作钧天满太情。
处处中秋此月明,不知何处亦群英?
须怜绝学经千载,莫负男儿过一生!
影响尚疑朱仲晦,支离羞作郑康成。
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
△后中秋望月歌
一年两度中秋节,两度中秋一样月。
两度当筵望月人,几人犹在几人别?
此后望月几中秋?此会中人知在否?
当筵莫惜殷勤望,我已衰年半白头。
中秋诗选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送魏八》高适
更沽淇上酒,还泛驿前舟。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
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此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 《闰中秋玩月》慧霖
禅边风味客边愁,馈我清光又满楼。
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
菊花信待重阳久,桂子香闻上界留。
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
《中秋月》徐有贞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辛弃疾
明月到今宵,长是不如人约。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 夜深休更唤笙歌,檐头雨声恶。不是小山词就,这一场寥索。
搜一搜.cn·Soys.cn/中秋中秋至,品一品这些别有韵味的古诗词!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李商隐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
中国搜索·三好会会·中秋中秋赏月诗词对联集锦
赏月佳对
(一)重庆巫峡瑶上有一副妙联:
月月月明 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 巫山山秀秀非常注: 此联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与巫山秀色为内容的下联相对,堪称工整自然,珠联璧合。
(二)上海豫园得月楼联:
楼高但任云飞过
池小能将月送来注: 联中阐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通过对联的欣赏示人以哲理。
(三)台湾阿里山古月亭联:
满地花阴风弄影
一亭山色月窥人
注: 全联对仗既工且含无穷韵味。“弄”、“窥”两字用得恰到好处,最能传神。
(四)杭州西湖水月亭联:
水凭冷暖 溪间休寻何处来源 咏曲驻斜晖 湖边风景随人可
月自圆缺 亭畔莫问当年初照 举杯邀今夕 天上嫦娥认我不
注: 此联典雅明丽,富于想象力。
中秋赏月 天月圆 地月缺
游子思乡 他乡苦 本乡甜
天上月圆 人间月半 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 明日年头 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夜五更 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 中秋八月之中
月照纱窗 个个孔明诸葛亮
风送幽香 郁郁畹华梅兰芳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