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宪儿| 01.最暖还是父母心
科创会上用:)
示宪儿原文
幼儿曹,听教诲:
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仪;
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
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
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
凡做人,在心地;
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
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
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
智伴机器人可朗读
正文
阳明先生是浙江余姚人,生于1472年10月31日,卒于1529年1月9日。名守仁,字伯安,曾在会稽山当中筑室于阳明洞,所以自号阳明子。先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学大师,立德,立功,立言,堪与孔子比肩,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圣贤伟哲。
先生在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写下了这篇《示宪儿》。其中的宪儿,正是阳明先生的养子王正宪。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四十四岁的阳明先生,和三个弟弟守俭、守文、守章,都没有孩子。先生的父亲王华,让自己的三弟王兖的儿子王守信的第五子王正宪,过继给阳明先生,成为嗣子。当年,王正宪才八岁。
王正宪生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卒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字正肃,号紫汉,寿五十五岁。阳明先生的这篇《示宪儿》,写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当年王正宪才十一岁。
当年夏天,江西的赣匪已经平定,先生在赣州接待了自己的叔父王德声,招待了三个月。王德声要回余姚老家前,王阳明写了一首《送德声叔父归姚》诗。
诗云:犹记垂髫共学年,于今鬓发两苍然。穷通只好浮云看,岁月真同逝水悬。归鸟长空随所适,秋江落木正无边。何时却返阳明洞,萝月松风扫石眠。
先生当时功成名就,想要回家隐居,但是朝廷不放,让先生还在岗位上坚守。此时先生心心念念的是家人,还有自己的孩子王正宪。先生的叔父要回家,先生自己也不好挽留,所以让叔父不仅替自己给家人带个平安,先生更写下了一封家训,托叔父顺便带回去,以全为人父母之责。这篇家训,正是《示宪儿》,这也是本次讲解的因缘,之后就不必赘言了。
我们通过读这篇《示宪儿》,足以能够得知阳明先生的内心,无论是否是养子,都是孩子,都是自己未来的希望,无论自己多么的伟大高明,还是多么的有权力、有地位,先生的心一直挂念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和家人。
先生,秉持着《周易·蒙卦》当中的“蒙以养正”的精神理念,从孩子的学习、人格、习性等三方面入手,归纳为一个心地上,劝勉孩子为善去恶,做一个以良知之心办事儿的人。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教育孩子和启迪老、少智慧的文化初阶。在此,我们将通过多方位的分享,与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心学,启迪我们的人生智慧。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王童,汉族,北京人。终南阳明书院副院长、陕西省文化传播协会阳明心学研究会研究员,学者。早年研习禅宗,并且接触老庄思想,博览群书,深入儒家思想,善于写诗、文言文。之后,接触阳明心学,研习至今。提出“心即生命”、“用诚”、“心箴五句教”等数十种思想,并有作品《阳明的一生》、《老子解原》、《周易解原》、《大学评解》、《中庸评解》、《大学诠义》、《策鉴》等。
(音视频)《示宪儿》:为每位孩子播下成功的种子
2月4日,在北京致良知四合院与杭州康恩贝小四合院首次远程视频学习会上,歌曲《示宪儿》正式面众。
歌曲推出后,观众反响热烈,纷纷点赞。为飨广大朋友,公众号特别奉送《示宪儿》视频、音频及歌曲相关简介,愿给您带来满满正能量!
↓↓(儿童版)《示宪儿》
↓↓(成人版)《示宪儿》
歌词:王阳明
作曲:徐秀丽
作曲指导:施万春
演唱:苏斓格、高欣桐 (北京朝阳区劲松第四小学“星空”合唱团)
演唱指导教师:吕建新
钢琴伴奏:江南
《示宪儿》简介
《示宪儿》堪称阳明先生的家训。宪儿即阳明先生的过继子嗣王正宪。
1518年,王正宪十一岁,时任南赣巡抚的王阳明认为此时正是儿子切须教诲之时,
于是趁叔父回家之便,随带一纸“家训”以示教诫,便有了这则《示宪儿》。
家训全篇仅96字,指明读书做人的方向,从“心地”开始——“凡做人,在心地”,以德行着手,
展现阳明先生“重德修身”的治家育儿理念,寄托了先生对晚辈们的谆谆教诲。
直到今天,《示宪儿》依然是现代家庭教育的经典范本。
歌曲创作简介
《示宪儿》作为儿童启蒙教材,其音韵和谐,通俗易记,非常适合儿童诵读。
为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优秀家风,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硕士研究生徐秀丽创作了童谣歌曲《示宪儿》,经中国音乐学院原作曲系主任、著名作曲家施万春先生指导,由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四小学(良知教育试点学校)“星空”合唱团成员苏斓格(8岁)、高欣桐(8岁)演唱,
旨在通过歌谣传唱,让更多儿童、更多家庭从阳明先生的家训中汲取精华,以艺载道,以礼入教,以德育人,建设良好家风,进而推动文明社会风尚的形成。
曲作者徐秀丽说:“这首歌曲虽然是童谣,同样也是为我自己和成年人写的。童年是一个人的人格发展的最佳时机,需要教育者和父母的正确引导。我们作为大人,首先要给孩子呈现一个高尚人格的好榜样,才能引导孩子立德树人”。
古韵如昨,谆谆儿声;善念承古,良知大道。立志当早,明心童真。让圣贤之道在悠扬韵律中传播,愿童声清脆唤醒更多良知心灵。
王童 陕西省阳明学会 示宪儿| 01.最暖还是父母心
https://mp.weixin.qq.com/s/aws3-dzjBPkYPlFVz2YI7g
(音视频)《示宪儿》:为每位孩子播下成功的种子
http://m.sohu.com/a/222005526_728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