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聪打赌的领域又死了一家,他还需要“吃翔么”? 文/刘桓
智能科技2017-10-23 19:06 王思聪打赌的领域又死了一家,他还需要“吃翔么”? 文/刘桓
摘要:狂飙突进的共享单车市场,基本划定的格局是只剩下2家有竞争力的公司,虽然数据各种好看,但是大规模盈利仍未到来。共享充电宝的竞争是什么走向呢?
最近共享单车酷奇和共享充电宝乐电接连宣布倒闭,共享经济又被推向风口浪尖。尽管前有共享女友、共享马扎出来蹭热度,但终究是昙花一现。共享经济模式最为吊诡的还要数共享充电宝。
共享充电宝的诡异之处在于——广受质疑的同时,它又能完成一轮接一轮的融资。即便是流量大户王思聪发表了“要吃翔”的言论,也没有阻挡资本市场的热情高涨。
近日,杭州的共享充电宝公司乐电停止运营的消息再度引发热议,这次,共享充电宝真的要断电了吗?
数据揭秘,共享充电宝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
伪需求或者需求不够旺盛,是共享充电宝遭遇的最大质疑。
今年7月,共享充电宝公司来电在全国一些城市做了用户调查,很多用户表示“都有充电宝”,但是在被问道“你现在带充电宝了吗?”的时候,绝大多数用户表示没有。
对绝大多数不经常出差的上班族来说,他们有充电宝但平时并不携带,这确实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来电科技CMO任牧表示,“对用户而言,重要的是随时随地应急充电和移动充电。”正因为如此,任牧认为,特定场景的用户需求依然存在——在车站、机场等大场景,来电共享充电宝的租借频次远过1次,甚至能达到6。当然我们也投放了很多小场景,如餐饮店、网吧等,租借频次在0.7到0.8次。
街电CEO原源接受了品途商业评论的采访,他认为,“共享充电宝绝对不是伪需求,参考9月的微信小程序指数,街电的指数已经和京东、王者荣耀媲美了,无论是活跃用户数量还是规模增速都很夸张”。
图解:10月11日,知名小程序统计平台阿拉丁发布了2017年9月的阿拉丁指数TOP100榜单。其中,作为共享充电宝行业龙头的街电位列榜单第19位
另一方面,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人们的生活与手机的关联越来越强,手游和社交的线上化,导致手机耗电越来越快,而电池技术无法满足很多用户一天的用电需求,因此“用户也希望随处都可以充到电”。
对于上述情况,小电科技CEO唐永波深有感触,几年前去火车站接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时,他的手机只剩下4%的电量,他明白在这种场景下,有一个充电宝是多么重要。
尽管创业者认为自己的项目有广阔的空间和机会,但事情的戏剧性在于,数据将他们的观点推翻了。
今年上半年,腾讯创业于工作日和周末分别蹲点了北京市商场、饭店、咖啡馆等场景,累计25个小时,观察了小电、Hi 电、街电、来电4家共享充电宝的运营状况。
发现共享充电宝仅成功租赁5次,加上出售数据线的收入,累计收获21元。
在对4个场景,共计40名用户的充电时长调研中发现:
桌面式设备(小电和Hi电)的使用时长:70%的用户充电时长为30-60分钟,6.6%的用户使用时长超过了1小时。
机柜式设备(街电和来电)的使用时长:42%的用户使用时长在30-60分钟之间,30%的用户使用时长超过了1小时。
共享充电宝的使用次数和使用时长数据都不理想,实际上这种情况的发生不难想象,在餐厅等场景中,顾客如果需要充电,一般找商家,或者找其他顾客借用充电宝就能解决。因此有人戏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就没共享充电宝什么事了。
竞争内与外:买单的用户不多,行业内耗严重
进入10月后,乐电宣布停止运营,结束了短短7个月的运营。
虽然公司没有给出停止运营的原因,但是这并不难猜测。
1,低使用率
据了解,乐电共投放了2000个充电宝,按照一个6000毫安充电宝40元的价格进行计算,乐电方面需要投入的硬件成本约为8万元。
与其他共享充电宝企业100元的押金不同,乐电仅需要用户支付50元的押金费用,因此,乐电需要把使用率提升到80%左右(将1600个充电宝租出去)才可以收回回本。
低使用率是击倒乐电的最主要因素。与乐电采用同样模式(机柜式)的街电目前已经进入了全国70多座城市,共投放了30多万台设备,近140万个充电宝,街电给出的数据是日订单量达到了22万单,也就是说,在行业内领先的街电的使用率仅在15.7%左右。
桌面式玩家HI电的发展似乎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今年9月,HI电员工爆料HI电花样裁员,以丢失设备等理由裁员或者降低员工薪水。有媒体就此向HI电CEO刘文源求证,但是对方全盘否认,并称,“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这只能说明我们公司规模大了,是好事情。”
2,以技术为主导的严重内耗
对于行业内首位出局者,任牧认为小玩家被淘汰并不意外,同时也指出,“以小公司的倒闭来看衰整个行业是不合理的”。
原源则认为,虽然这一轮洗牌来得比自己预想得早,但也说明了共享充电宝的规模效应非常重要。
说到规模效应,街电算得上是行业领先的,这家海翼股份孵化的项目,在今年5月,获得了陈欧的3亿元投资,与聚美优品完成了并购。
在街电科技经过增资扩股后,海翼股份对街电的直接控股比例由46%下降至18.4%。9月29日,海翼股份继续抛售减持街电科技股份,将其持有街电科技15.236%的股权转让给天津顺事通达科技有限公司,转让价格为人民币 4800万元,此次转让股份,预估海翼持股街电科技降至3%。
业内人士表示,街电的“退烧”有部分原因是因为这并非是一个纯靠技术就能致胜的市场产品。
但是共享充电宝行业正在经历一场以“知识产权”为主题的内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单靠技术或许无法致胜,但是没有技术却绝对会失败。
据公开数据统计,截至9月底,与共享充电宝相关的知识产权诉讼已经发生了45起之多。其中,以深圳来电科技为起诉方的案例最为典型。
从去年开始,深圳来电科技已经发起多项专利侵权诉讼,包括深圳云充吧科技有限公司、友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在内的竞争对手都相继成为被告。
据悉,自2017年3月起,来电就6项相关专利技术对街电发起了累计30件诉讼,涉及赔偿金额超过6600万元。据来电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的数据,目前含海外专利在内,来电已经申请了85件专利。
虽然充电宝已经不算是高科技产品了,但是技术仍然深刻影响着用户体验,HI电遭遇的麻烦,就跟产品的技术维护和创新密不可分。
一位从HI电离职的员工透露,在获得A轮近亿元融资之后,刘文源表示将把钱用于技术升级和人才招募。
但实际上,Hi电的产品并无改进,甚至Hi电的技术团队也只有十余人,技术水平跟不上,“产品真的是太差,有的商户都更换了三四批了,甚至有的商户扬言免费的也不用了,因为太烂了。”
位于北京远洋国际的一家餐厅里,服务员对这一现象予以了证实,他表示HI电的设备“经常出现扫码后充不上电的问题。”由于顾客的投诉,给餐厅带来了一些麻烦。
王思聪打赌的领域又死了一家,他还需要“吃翔么”? 文/刘桓
http://www.pintu360.com/a38304.html
请使用手机"扫一扫.cn"
充电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