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趣店百亿美元市值神话:高利贷借钱可以不还当福利?: i3h.cn/4510
二维码2017-10-23 20:30
2个回复, 0个喜欢
- 评论1 来自于:二维码
- 2017-10-23 20:30 0人喜欢
- 有近忧,更有远虑
趣店据称是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小额借款平台”,其中83.3%的利润来源于向客户收取的金融服务费。另外,趣店商城销售商品也会带来一部分的收入。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商业模式和较为单一的业务线条,为什么能让趣店拿到那么高的估值?答案是三个字:消费贷 ! 而网贷平台如何能在短短两年间走出逆天行情,答案依旧是消费贷 !
然而,业绩高歌猛进的趣店也面临着隐忧。首先,高度依赖着蚂蚁金服,在风控方面,趣店依靠芝麻信用分以及淘宝收货信息等进行审核。在获客方面,则依靠支付宝进行导流,正是由于支付宝的导流,趣店收入大幅增长。如果支付宝的渠道发生变化,趣店的业务将会受到重大影响。与此同时,趣店还面临着支付宝花呗、借呗的直接竞争。
对于现金贷,监管目前仍存不确定性是趣店面临的最大的风险。有评论指出: “现金贷这个行业太血淋淋,里面隐藏的黑暗和悲剧,以及多少被摧残的家庭,是局外人难以想象的,所以现在上市的现金贷公司,能赚几年就赚几年,银监会暂时还没有管得过来。别看现在市值大,分分钟破产。”
现金贷表面繁荣背后,也暗藏着利率畸高、风控缺失、缺乏信息披露、缺乏监管等风险。多重信号或许表明现金贷的强监管时代将要来临。
2017年4月,银监会发布的《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出“做好‘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并具体要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依法合规开展业务,确保出借人资金来源合法,禁止欺诈、虚假宣传。并要求相关机构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有关规定,不得违法高利放贷及暴力催收。
随着趣店的上市,投资人是赚得盆满钵满。市场相信趣店的利润,相信趣店的发展空间,但是那些数字的背后却又隐藏着多少我们不敢信的事实?
英国经济评论家邓宁格说过这样一段话: “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现金贷监管的大棒何时挥下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棒打下去的,绝不会只伤到皮毛。
- 评论2 来自于:二维码
- 2017-10-23 23:41 0人喜欢
- 趣店突然取消原定CEO专访 称静默期不再发声
讯 10月23日下午消息,刚刚登陆纽交所的趣店正陷入不断的质疑中,趣店CEO罗敏在昨日一篇《趣店罗敏回应一切》的专访文章中,以对话形式回应了部分问题,但这一举动却招致了更多的质疑。众多媒体和媒体人开启“抱团”模式,痛斥罗敏在回应中“撒了谎”。
今日上午,趣店方面同意接受对趣店CEO罗敏的专访,疑似“有话要说”,但仅在几小时后,趣店方面突然称:罗敏临时有事,所有既定媒体采访全部取消,包括一对一专访。此外,罗敏在静默期不会再发声。
罗敏回应遭嘲讽
10月18日晚,趣店登陆纽交所,首日股市便呈现上涨的趋势,收盘时大涨21%,市值逼近百亿美金。自顺利上市后,公众和媒体就对趣店提出质疑,认为其“在商业模式上不牢靠,在道德层面上不体面”。
罗敏回国后接受了程苓峰的采访,后者以问答形式将对话内容呈现。罗敏说:
1,凡是过期不还的,我们这里就是坏账,我们的坏账,一律不会催促他们来还钱。电话都不会给他们打。你不还钱,就算了,当作福利送你了。就这样。
2,为了表明趣店的年化利率没有超过国家对民间借贷36%利率的红线,罗敏本人甚至还在文章下面留言,如果发现任意人发现趣店的名义和实际利率超过36%,罗敏将会直接提供100万的赞助资金。
……
此番话一出,各家媒体纷纷登场,开启“抱团嘲讽”模式。大家直言“退出校园市场=拒绝让学生分期消费?”“自己的风控系统什么样,罗敏心里没点儿数?”“支付宝和趣店的关系,跟天猫和耐克能是一回事儿么?”……
公关策略临时变更
面对众多质疑,罗敏似乎有话要说。
今天上午,得到罗敏专访许可,并与其敲定了具体时间地点。正当准备采访内容时,趣店方面却发来“噩耗”:我们罗总临时有事,取消了媒体专访,感谢支持!
“罗总在静默期不再发声了”,趣店告诉,不发声的原因在于美国证监会和国外律师团队,对方要求创始人等在静默期不发声。若要发声则须经过审核并确认,“所有采访都取消了,抱歉让你们准备了”。
既然不发声,《趣店罗敏回应一切》的报道从何而来?面对质疑,趣店方面表示:“这怎么说呢,说实话有点小意外”。
实际上,此次趣店突然取消采访,或许是在危机公关上的策略变更。(黑光)
2017-10-23 19:33:09趣店突然取消原定CEO专访 称静默期不再发声
http://stock.10jqka.com.cn/usstock/20171023/c6010311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