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对话:向未来发问
汤道生 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
Michael Jordan 伯克利教授,人工智能领域专家
张首晟 斯坦福大学物理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张潼 腾讯AI Lab主任,机器学习领域专家
3hjj.cn/3834
汤道生:首先我再次代表腾讯感谢刚才两位教授的精彩分享,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当前我们在人工智能层面,在计算的层面所面临的挑战与机会。希望今天的这个环节能够互动更多,因为我们这个环节的主题是“向未来发问”,而在座的几位学者对我们这个社会,对我们当前这个世界能提出非常有意思的问题,这也是一个非常互动的环节,欢迎在座的嘉宾多提问。张老师作为腾讯AI的负责人,首先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您所关心的哪方面的技术研究以及应用。
张潼:我觉得现在从AI来讲有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它会渗透到各个行业,所以很多公司都会对这个东西感兴趣,所有的公司做AI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是作为腾讯公司的一个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的部门,肯定是希望把AI做出腾讯特色,在这里我们感兴趣的几个方向是跟腾讯的业务场景相连的,比如说腾讯在游戏上是非常强的,而正好游戏在很多的AI的研究里头都处于前沿,因为游戏里面会产生很多的模拟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用来开发你的AI能力,而这些算法将来还可以沉淀下来,放到实际中去,所以在游戏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所以我们在腾讯不仅是可以做研究,还可以支持业务,包括我们当时做围棋,还有跟游戏结合的AI,都是基于这一点考虑,在这方面,我们在未来几年会走到世界前沿的地步,而且也能对腾讯本来的业务产生一些价值。
还有一方面我们关注的是跟内容有关的,腾讯非常重视内容的生态,包括怎么给用户连接到最好的内容,那就需要推荐和搜索,另外就是协助生成一些内容,比如说用机器人写新闻,它可以生成内容,包括一些图象识别技术,还有我们在做一些视频内容等等,这都是在做内容理解和内容生成方面的东西。
还有一块是社交相关的,这里面的人机交互,特别是语音和自然语言,怎么用语音交互,理解人的说话,或者能够通过对话,包括完成一些特定场景的任务,Michael Jordan教授也说过,现在做通用对话还是非常难的,但是我们还是希望往这方面努力,在一些特定场景上能实现对话。
最后一块是云的方面,这也是今天会议的主题,我们会提供一些基础的组件,希望把它放在云上,能够让小的企业用到AI能力,或者在垂直的企业,比较深的进入一些行业,包括在医疗等等方面,能够做出专用的AI,这是我们目前专注的和腾讯业务结合的部分。
汤道生:谢谢张老师,接下来也问两位教授,在人工智能和学习领域,你们比较关心哪些问题?让张老师先开始。
张首晟:我刚才的报告已经提了,我个人最关心的是人工智能要往前推进的话,人工智能需要一些非常基础的科学技术,一个就是把摩尔定律继续往前推进,还有就是人工智能和物理的关系,还有人工智能和数学的关系,有一些好的算法产生。但是今天把话题提得更广泛一点,因为大家对人工智能还是有恐惧感,不是马上达到机器人统计人类的时代,但是比较现实的恐惧感是人工智能会取代人很多的工作。
但是我的想法是,现在咱们还没有提到的一点,就是人工智能能够真正把人类的教育事业做得更好,在中国古代的先知们就提出因材施教,但是现在的教育很难达到因材施教,因为一个老师在上面讲课,不知道怎么跟下面每一个学生个性化教育。
但是人工智能可以达到这一点,因为现在的很多学习越来越在网上学习,这样可以观察一个学生学习的行为,给他推荐特殊的,最好是对他个性化的教育,如果我们能够把整个人类普遍的教育提高,并且给他建议,你这个学习的方式,今后可以做这一类的工作,比较适合你,这样人工智能就能更好的推动,并且增强人的智慧,这是还没有被普遍关注的。像腾讯这样大的企业,也已经给社会带来很多有益之处,我们可以想更远大的目标,把恐惧感去除,迎来更好的未来。
汤道生:不同的个性化也有体现,但是服务的个性化相信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Michael Jordan教授,您最感兴趣得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涉及到AI,涉及到机器学习方面。
Michael Jordan:在物理之前都是抽象的概念,我们希望在未来十年一起努力帮助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目前学习的系统是他们做搜索,需要很多的培训例子,人就是这样的,发明新的世界的话,比如说从机场到深圳会展中心两个小时时间,在这个新世界里你可以问很多问题,让它进行推断,你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推断,比如说你可以问他一些有什么生物体,这对目前是没有的。
我很同意张教授的说法,到目前为止真正的布置是关注于现实世界,我们会出现一些自动驾驶的汽车,包括在游戏行业,你可以做大量的模拟,你可以做数十亿次的模拟,可以让机器进行学习,可以使这种可观察性提升,尤其在游戏中不会伤害任何人,可以用这种机制来做有意思的发展。所以对我来说,腾讯现在在做这些比较有意思的研究,因为现在有数据,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事实上未来的发展还是会比现在所畅想的慢很多。我们可以向人们展示出更多的产品,卖出产品和服务,但是当我们特别提到让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教育和娱乐的时候,这些都必须是真真实实的,而不是基于算法就可以做到的。
汤道生:Michael Jordan教授特别感兴趣在交通领域和人类机器学习做到的识别,但是怎么样在创造力和推理上做更大的突破。今天张首晟教授也提到了摩尔定律好几次,我们也面临了非常快到达摩尔定律的局限,一些物理的局限,尤其是今天的晶体管已经在纳米级别,到底未来的计算出路在哪?您刚才提到量子计算,同时也提到新的算法的重要性,我想请三位专家分别表达一下大家对这个话题的看法。
张首晟:摩尔定律是危也是机,如果简单按照原来的路线走的话,中国也不会有太大的机会,我想利用这个时候,一个是在材料上,比如说刚才提到的拓扑,能够真正对摩尔定律推进。我也希望在量子计算上有所突破,在这两个领域里面,能不能把学术界和产业界做更紧密的结合,在这点上,比如说硅谷和微软已经在量子计算上做了重大投资,中国的BAT总市值加起来已经很大,能不能有更大的报复和理想,能够在这个基础科学利用人工智能推动的基础上做好。
张潼:我觉得从摩尔定律的角度,从一些硬件上讲,有些东西是比较特殊的,像TPU是硅谷做的,也许将来在深度学习或者其他,在训练上也许能够出现,这都有机会。一个是在训练上,在服务器上,大家都比较关心,特别是在云上。还有一个是系统是布置在终端上的,量子计算是非常重要的,我知道现在有人在研究量子计算的学习,但是我判断15年内不会有什么在工业界的产生,但是现在有先驱者也是很好。但是我觉得,肯定是大家都关心方向。
Michael Jordan:事实上我是最关注算法的人,我认为算法,特别是现在在计算机领域做的算法,都是关注于决策的系统,以及在信息和数据当中,我们是对不可定性和可定性进行确量。所以对我个人来说,软件和硬件融合在一起,像有数据中心的搜索以及这个中心来自于哪里,这个数据的检索来自于何处,两个人同时告诉我同一个事情,我自然而然认为这就是两个数据以及两个证明。
但是如果这两个人的数据是来自于后面第三人的话,第三人是唯一的数据来源,所以对我来说,我需要知道有些东西是创造的?是真的?还是比较相象的?我想知道这些数据来自于何处,一个人可以向一千个人阐述事实,如果我从这一千个人当中听到这个事实,我会觉得这是真的。所以这需要跟分析师们进行合作,来了解到交易数据,包括数据的前后一致性,这都是计算机专家的研究点。
如果结合到现有的统计学当中,比如我在做决策的时候,我们可以真正做出一个有效的决策,我们现在有相关的算法,现在还在缺失,还不知道怎么做。我们希望能够寻找到更多的可能解决方法,我相信如果我们的系统能够组织化到一定程度,并且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能达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