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正 编辑
留正,谥忠宣,南宋永春昭善里留湾(今
永春县桃城镇留安村)人,乃五代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六世孙。
生于宋高宗建炎三年,卒于宁宗开禧二年,年七十八岁。历孝宗、光宗、宁宗三朝,是名符其实的“三朝元老”。
《“留正,字仲至,泉州永春人”》阅读答案
发表于 2014 年 4 月 19 日
《“留正,字仲至,泉州永春人”》阅读答案
留正,字仲至,泉州永春人。绍兴十三年,第进士,授南恩州阳江尉、清海军节度判官。
龚茂良守番禺,正言:“在法,劫盗脏满五贯死,海盗加等。小民饵利,率身陷重辟。请镂梓海上,使户知之。”民始知避。用茂良荐,赴都堂审察。宰相虞允文奇之,荐于上。得对,正言:“国家右文而略武备,祖宗以天下全力用于西夏,承平日久,边不为备,至敌人长驱而不能支。今当改辙,使文武并用。”孝宗嘉叹。
知循州,陛辞,言:“士大夫名节不立,国家缓急无所倚仗。靖康金人犯阙,死义者少,因乱谋利者多。今欲恢复,当崇尚名节。”上益喜,明日谕辅臣:“留正奏事,议论耿耿,可与职事官。”
擢起居舍人,寻权中书舍人。光宗自东宫朝,顾见正,谓左右曰:“修整如此,其人可知。”乃请于上,兼太子左谕德。进龙图阁直学士、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平四蜀折租价,岁减酒课三十八万。乾道初,羌酋奴儿结越大渡河,据安静砦,侵汉地几百里。正密授诸将方略,擒奴儿结以归,尽俘其党,羌平。进敷文阁学士,寻诏赴行在。正在蜀以简素化民,归装仅书数簏,人服其清。熙元年,进左丞相。正谨法度,惜名器,豪发不可干以私。嘉王感疾,正言:“陛下只有一子,隔在宫墙外非便,乃令蚤正元良之位,入居东宫,则朝夕相见甚顺。”正与同列至福宁殿奏事,处分得宜。
初,正帅蜀,虑吴氏世将,谋去之。至是,朝廷议更蜀帅,正言:“西边三将,惟吴氏世袭兵柄,号为‘吴家军’,不知有朝廷。”遂以户部侍郎丘崈行。及吴挺死,韩侂胄为吴氏地,使吴曦世袭。正力请留曦环卫,遣张诏代挺。后数岁,曦入蜀,卒稔变。
寿皇圣政成,进少保,封卫国公。李端友以椒房亲,手诏除郎,正缴还,上不纳,复执奏曰:“昔馆陶公主为子求郎,明帝不许。今端友依凭内援,恐累圣德。”上批:“成命已行,朕无反汗,卿宜自处。”正奏言:“陛下近年,不知何人献把定之说,遂至每事坚执,断不可回。天下至大,机务至烦,事出于是,则人无异词,可以固执;事出于非,则众论纷起,必须惟是之从。臣恐自此以往,事无是非,陛下壹持把定之说,言路遂塞。”因缴进前后锡赍及告敕,待罪范村,乞归田里,不许。
开禧二年七月,薨,年七十八。赠太师。
(《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有删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茂良荐 用:采用
B.国家右文而略武备 右:重视
C.寻权中书舍人 权:暂时代理或兼任
D.岁减酒课三十八万 课:赋税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至敌人长驱而不能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乃请于上,兼太子左谕德 良乃入,具告沛公
C.擒奴儿结以归 以其无礼于晋
D.正与同列至福宁殿奏事 吾与点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留正担任循州知州,向皇上辞行时,对皇上阐述士大夫坚守名节的重要性,深受皇上赞赏。
B.留正担任四川制置使、成都知府时,减轻百姓负担,平定羌人的叛乱。他清廉俭朴,百姓佩服。
C.吴氏世袭兵权,权势日盛,轻视朝廷。留正竭力劝谏朝廷派张挺代替吴挺,但几年后,吴挺之子吴曦入蜀,果然发动叛乱并死在叛乱中。
D.因为李端友是后妃的亲戚,皇上下诏授予其郎中的官职,留正请皇上收回诏令,并上奏章劝谏,但皇上终未采纳。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士大夫名节不立,国家缓急无所倚仗。靖康金人犯阙,死义者少,因乱谋利者多。(5分)
译文:
(2)天下至大,机务至烦,事出于是,则人无异词,可以固执;事出于非,则众论纷起,必须惟是之从。(5分)
译文:
《“留正,字仲至,泉州永春人”》阅读答案:福清语文教育网整理
8、A(因为)
9、B(于是,就,连词)
10、C(“死在叛乱中”错,文中没有依据。)
11、(1)士大夫不坚守名声节操,国家在情况危急的时候就没有依靠。靖康年间金人侵犯朝廷,为道义而死的人少,趁着动乱谋利的人多。
(2)天下极其广大,国家的重要事情极其多,事情的出发点正确,那么人们就没有不同意见,可以坚持自己的意见;事情的触发点错误,那么人们就会议论纷纷,必须听从正确的意见。
http://www.edudisk.net/73001.html